新基建站上風口,機遇不容錯失
編輯:廣東星拓環境試驗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2020-10-18
科技加身的“新基建”,是徒有光環還是新風口?
時與勢:社會經濟轉型疊加互聯網下半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社會經濟轉型來到關鍵階段,卻迎頭撞上了新冠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在外部需求不明朗的背景下,“穩增長”必須依靠內需。但產能過剩問題仍待消化,迅速打開增量市場已非上策,提升存量市場效率成為必然。
新基建的“新”也在于此。
不同于“舊基建”的造房子、建公路,新基建指向數字化和科技化: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是科技圈高頻熱詞。
無論是5G、新能源汽車引導的消費升級,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主導的產業升級,以技術創新為底色的新基建將帶動存量市場變革,釋放巨大的經濟勢能,可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數與智:經濟增長新引擎
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革命的10年已經過去,世界來到了腳底粘泥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和流量狂歡的互聯網上半場不同,互聯網下半場是科技和產業的舞臺,新技術和傳統產業從顛覆走向融合,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
社會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需求疊加,以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的預測 ,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 3.1 萬億元,對 GDP 增長的貢獻將超過 11%,將帶動超過 255 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人工智能的推動力同樣不容小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促進社會生產力整體躍升。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已經形成千億級以上的規模產業,專家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帶來14%的提升,相當于15.7萬億美元的增長。
新的浪潮正在醞釀,一批現象級公司將從中誕生。
變與合:城市管理者入局
不同于融資燒錢的互聯網打法,產業數字化升級之戰必須深入產業,需要一位堅實的盟友——城市管理者。
在疫情的催化下,城市管理者也在積極求變。
疫情防控讓許多傳統管理方式“失靈”,數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技術得以嶄露頭角。無論是用科技手段快速排查千萬流動人口、幫助企業高速復工復產,還是傳統制造企業探索遠程、數字化工作方式。數字技術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甚至補上了城市治理在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方面暴露的短板。
新基建帶來的“智慧治理”成為打開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的一把鑰匙,城市管理者逐步從以往的投資方變為動員方,甚至成為其中一員,開放城市級數據,大力引進數字化項目。從2月起,杭州、成都、西安、重慶、江西等地政府與36氪合作“云上招商”,共吸引150余家企業參加,達成項目合作120余個,其中主打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項目占了絕大多數。
在選擇一個字來展望2020年各行業的發展中,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寫下的是“子”。因為子時盡管黑暗,但是離黎明又近了一點。而且如果我們今年多一點努力,在市場上多一點聰明,國家政策多出臺一點,加一點的話,這個字又會變成“予”,給予、授予就有收獲。相反,如果我們不做努力,少一點信心,少一點希望,又會變成“了”,了得了得就完蛋了。